减灾就是发展 减损就是增长 |
发布日期:2019-04-08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
“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要以人民为中心,要紧紧依靠人民。群防群治的方法非常好,现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郑功成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实际上,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就是减小发展所付出的代价的一项工作,也是另一种意义的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 我国是一个多灾的国家,长期以来,举国上下都在想方设法与灾害博弈。郑功成说,在古代,我国有三大自然灾害让人痛心疾首,分别是水灾、旱灾和蝗灾。时至今日,灾害的种类已经数不胜数,如何治理大灾是不可回避的治国理政话题。 谋定而后动。谋就是树立正确的国情观、灾害观。“在上世纪90年代,我就提出了灾情就是国情、减灾就是发展、减损就是增长的概念。要全民防灾、举国减灾,实现减轻灾害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郑功成解释,在当代中国,灾害的诱发因素日益复杂,灾情成为非常重要的国情构成要素。一些重大灾害一旦发生,对受灾者来说可能会倾家荡产,由此产生的社会负面效应不可估量。可见,认清灾情是准确把握国情的前提,减少灾害损失等于发展与增长。 作为已经连任四届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郑功成为推动我国防灾减灾救灾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著述《中国灾情论》《灾害经济学》《多难兴邦》等之余,他还带队专程赴贵州、新疆、安徽等省(自治区)开展专门的防灾减灾救灾调研,并主持国家减灾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从战略层面提出了一系列综合减灾的思路与建议。 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唐山考察时,在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去年,应急管理部挂牌成立,进一步推动贯彻落实这一理念。郑功成感慨,这一系列举措是“非常正确和必要的”。 为了推动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在基层生根,如今的郑功成依然坚持深入基层调研。 2018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了防震减灾法执法检查,郑功成是检查组的成员之一。此次执法检查是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自2009年施行以来第一次执法检查,要求深入农村和社区,实地查看基层防震减灾工作,找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郑功成所在的检查组深入了湖北宜昌、恩施等地。他发现,湖北的地震灾害并不典型,相比之下,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更为普遍,所以当地的老百姓防震减灾意识淡薄。 宁可十防九空,也不可一日不防。郑功成希望通过这样的执法检查以点带面,让全民逐渐形成综合减灾的理念。他表示,此次执法检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在整个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普遍存在。 关于检查防震减灾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指出,最近十年是地震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最严重的十年。我国地震死亡人数占全部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52%,为众灾之首。同严峻的地震形势相比,我国在地震监测预报、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和地震应急救援能力等方面都还存在明显不足。城市老旧房屋、农村民居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占比依然较大。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有很多,重中之重是要转变观念,依靠制度引导人民群众树立风险意识,还要立足社区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只有真正形成举国防灾减灾救灾局面,我们才能创造出越来越安全的发展环境。”郑功成说。
|
主办单位:常州市地震局
地址:常州市广成南路9号
电话:0519-86969333(24小时)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