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行业要闻 >> 内容
开启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新征程
发布日期:2018-03-20  来源:地震局  浏览次数:  字号:〖
 

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根据方案,国务院将组建应急管理部,整合国务院多个部门的应急管理职能。中国地震局广大干部职工坚决拥护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并以此为契机,开启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时过境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新时代顺应新形势、提出新要求、带来新任务,原有的体制机制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近年来,中国地震局党组审时度势转观念、革故鼎新促改革、励精图治谋发展、马不停蹄抓落实,地震系统面貌焕然一新,政治站位更高、体制机制更顺、眼界更宽、“精气神”更足、干事创业的氛围更浓。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当前震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虽然防震减灾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和科技创新“3+1”工作体系健全,但是在横向的广度和纵向的深度上,工作还不够深入,特别是横向上的抗震救灾指挥机构作用发挥和纵向上的市县地震工作机构体制障碍问题突出,导致了防震减灾工作特别是应急救援工作不够系统、深入、细致。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中国地震局党组深刻认识到,深化机构改革,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组建应急管理部不只是简单的“合并同类项”,更是着眼于引领社会发展的具有科学性、前瞻性、整体性的制度设计,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的重大举措,符合了综合施策的客观规律,精简了功能重叠的组织机构,打破了应急联动处置的沟通壁垒,职责划分更加明确,资源分配更加合理,统一调度更加灵活。对地震部门来说,这次改革是浴火重生的考验,更是脱胎换骨的契机,必将开启地震人超越自我的新征程。

“变通革弊,与时宜之。”回眸过去,防震减灾机构历经数次变革,早已不是鲜有听闻的异事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科学院成立了有关地震科学工作的组织机构。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地震工作的领导机构设在国家科委七局内的地震办公室。1967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科委地震办公室”,统一管理全国地震和抗震科研工作。1969年,成立中央地震工作小组,国家科委地震办公室和地质部地震地质办公室组成中央地震工作小组办公室,作为中央地震工作小组的办事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和协调全国的地震工作。1970年,中央地震工作领导小组将中国科学院、地质部、石油部、国家建委、国家测绘局地震办公室合并成中央地震工作领导小组新的地震工作办公室,统一领导全国地震工作。1971年,撤销中央地震工作小组办公室,成立国家地震局,作为中央地震工作小组的办事机构,统管全国地震工作,由中国科学院代管。1988年,明确了国家地震局是国务院直属机构。1993年,明确了国家地震局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管理的国家局(副部级)。1998年,国家地震局更名为中国地震局,是管理全国地震工作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这一工作体制一直延续到现在。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体制建设具有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作用。变则通,不变则壅;变则兴,不变则衰;变则生,不变则亡。每一次的机构变革都立足于当时的形势、着眼于发展的需要,每一次的变革都为防震减灾事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都有利于防震减灾事业打基础、立支柱、定架构,每一次的变革都推动构建更为合理的防震减灾治理体系、更为规范的防震减灾体制机制、更为高效的防震减灾工作流程。在一次次的变革中,我国的防震减灾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落实主责主业更加有力,服务国家战略更加有效,创新驱动发展更加扎实,社会治理格局更加完善。中国地震局党组和广大干部职工坚信,这次机构改革,必将再一次推动防震减灾事业实现新时代的跨越发展。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创造美好生活,是党和国家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有对物质文化生活的更高要求,更有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日益增长需求。地震安全是人民安全需求的重要方面,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要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落脚点和归宿点,要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着力构建适应国家地震安全需求的体制机制,全力推进地震科学技术现代化、地震业务体系现代化、防震减灾服务能力现代化、防震减灾社会治理现代化,真正使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创造人民美好生活不是一句空话,要在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不断践行。首先要在理念更新上下功夫,理念是行动先导,理念决定前进方向。对于地震部门来说,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不变的,但为人民服务的内容是需要更新的,需要在服务理念上与时俱进,克服闭塞、守旧、安于现状的固有理念,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特别是“创新”这个牵动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其次要有强烈的奋斗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地震人要牢记初心、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砥砺奋进,在改革发展的大潮中保持事业发展的定力、毅力和耐力。要认真研究谋划,清楚掌握当前能做什么、该怎么做、做成什么,不要迷茫、观望、犹豫。要严格按照全国地震局长会议和地震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部署,扎实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助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以实际行动推动地震系统各项改革。

变化依形势,改革为人民。机构变革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带来了挑战、带来了考验,也带来了契机、带来了动力。我们要回溯既往,系统总结发展经验;放眼长远,科学擘画未来蓝图;立足当下,扎实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干劲,开启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新征程。


 
[打印] [关闭]
 
 
主办单位:常州市地震局
常州市地震局咨询、投诉、举报热线 电话:12345(24小时)
震情值班电话:0519-86969333(24小时) 地址:常州市广成南路9号 电子邮箱:czdzj1979@163.com 网站地图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09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