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震灾防御 >> 内容
科技日报:地震科技发展 应以提升预警水平为要
发布日期:2020-02-19  来源:科技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科技日报讯 (记者李艳)构建开放合作、充满活力的国家地震科技创新体系,使我国地震科技总体水平达到发达国家同期水平,最终步入世界地震科技强国之列,是我国地震科技一直以来的发展方向。

近日,2020年全国地震局长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在工作报告中提到,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形成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地震基本业务、地震科技创新、防震减灾社会治理“四大体系”现代化的发展框架。

去年以来,我国地震速报时效和精度不断提升,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已经全面启动,重点地区预警技术体系初步成型。联合广电部门探索利用应急广播发布地震预警信息,打通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

据悉,去年国内地震正式速报平均用时572秒,比2018年减少88秒;自动速报平均用时111秒,比2018年减少22秒;自动速报震级平均偏差0.21级,相比2018年精度提高22%。

郑国光表示,2020年中国地震局将大力推进地震预警业务建设,加快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建设,鼓励各省开展地震预警信息服务试点。据他介绍,今年将在四川全省和云南部分地区开展地震预警服务试运行;同时,将实施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开展风险普查试点,着力提高地震灾害风险防治水平。

继续完善与相关行业部门协同机制,健全抗震设防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抗震安全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督机制;开展重点地区地震活动断层探察,促进数据共享与成果应用;推进减隔震、工程地震安全检测技术应用;继续推进地震灾害风险与保险实验室建设,不断优化地震巨灾风险模型,加强地震科学试验场建设。

郑国光特别介绍,从川甘交界到云南南部的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是世界首个研究“从地震破裂过程到工程结构响应”全链条的地震科学实验场,也是国际上迄今唯一针对大陆型强震进行系统研究的地震科学实验场。从提出之初便备受瞩目。

他指出,今年实验场将完成10个左右数百米至千米深井钻探,发展深井阵和深部综合观测技术,召开首届实验场国际学术年会,凝练大科学计划,完善科学数据共享机制,打造开放合作的地震科技创新平台。


 
[打印] [关闭]
 
 
主办单位:常州市地震局
常州市地震局咨询、投诉、举报热线 电话:12345(24小时)
震情值班电话:0519-86969333(24小时) 地址:常州市广成南路9号 电子邮箱:czdzj1979@163.com 网站地图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09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