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风建设 >> 内容
鉴往开来 接续奋斗——写于唐山大地震44周年到来之际
发布日期:2020-07-28  来源:中国地震局  浏览次数:  字号:〖
 

1976年7月28日凌晨,河北唐山发生7.8级强烈地震,造成24万人遇难、16万人重伤,百年工业城市瞬间被夷为平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场巨大灾难,造成重大的损失,给唐山人民带来沉重的伤痛。苦难与挫折不能摧毁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广大军民支持帮助下,唐山人民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一座现代化新兴城市在地震废墟上迅速崛起。

2016年7月28日,在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40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赴唐山市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要求不断从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实践中总结经验,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强调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统揽全局、思想深刻、内涵丰富,精辟概括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地震是“群灾之首”,重特大地震可以瞬间使山川移易、道路改观、楼宇房屋轰然倒塌。同地震灾害抗争伴随着人类的生存发展,人类认识地震、减轻地震灾害的探索从未停止。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国情。防震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频发重发的地震灾害,党中央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1966年河北邢台地区相继发生6.8级、7.2级两次强烈地震,周恩来总理亲赴灾区全面部署和直接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在地震现场提出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重建家园,发展生产”的抗震救灾工作方针,作出了向地震预报进军的指示。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国家地震局于1971年正式成立,开启了我国地震事业建设与发展的新纪元。

防震减灾事业在地震灾害造成的苦难中诞生,在同地震灾害的抗争中发展壮大,防震减灾事业的探索发展道路充满磨砺。在唐山大地震灾难面前,地震人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丝毫不能退缩,认真吸取教训,铭记前车之鉴,在挫折中反思,在苦难中坚强。面对地震预报难题,几代人矢志不移,不懈努力。正如青年马克思所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所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而献身。”为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了社会和谐稳定,地震人无悔投身防震减灾这一使命光荣的事业,择一业而终一生,在地震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坚毅前行。

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发展需要科学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并多次对防震减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地震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工作方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和使命,守护着挚爱的大地和人民的安康,防震减灾事业取得新发展。地震应急响应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大震速报时效性和精度持续提升,能够第一时间为抗震救灾提供决策依据。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全面实施,为应急自动处置、公共避险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调查与评估地震灾害风险,摸清灾害风险底数,为地震灾害防治提供基础依据。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昆明长水机场等工程提供地震安全技术应用,为川藏铁路、三峡大坝、大亚湾核电站、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大建设工程的规划、选址和抗震设计提供科学的抗震设防依据。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提高建筑韧性,惠及人民群众。成功发射“张衡一号”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建设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构建“一带一路”地震减灾合作机制,国际合作成效显著,为国际减灾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在造福人民的实践中不断发展。

面对大应急格局的新形势新任务,久经磨砺的地震人斗志更加昂扬、信心决心更加坚定。地震人以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来践行对党忠诚的誓言,以灾情就是命令、应急反应迅速、业务支持有力来做到纪律严明,以百折不挠的科学探索、排除艰难万险的抢险救援来印证赴汤蹈火的果敢,以全心全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把造福人民作为防震减灾工作的永恒追求来勇担竭诚为民的初心和使命。初心不改,使命光荣,怀揣梦想的地震人,早以刻骨铭心的方式把理想和信念植入灵魂,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在地震科学求索的道路上愈难愈进、愈险愈进,在同地震灾害的不断抗争中实现人生价值,守护平安,服务发展。科学攻关、大国工程的实践前沿有他们呕心沥血、匠心独运的科技贡献,大漠戈壁、深山荒原有他们夜以继日、无怨无悔为人民的坚守,风雪高原、阡陌交通有他们长途跋涉、栉风沐雨为地球把脉的风采,抗震救灾、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第一线最危险的现场有他们逆行奉献的责任担当。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新时代地震人必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解放思想、创新作为,沿着前人的足迹,奋勇攀登地震科学的高峰,保持战略定力,全力以赴、接续奋斗,大力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防震减灾能力,防范化解地震灾害风险,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讯员:彭扬)

 
[打印] [关闭]
 
 
主办单位:常州市地震局
常州市地震局咨询、投诉、举报热线 电话:12345(24小时)
震情值班电话:0519-86969333(24小时) 地址:常州市广成南路9号 电子邮箱:czdzj1979@163.com 网站地图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09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