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18日,来自新华社、中国日报、人民网、中国新闻社、中国青年报、澎湃新闻、红星新闻和应急管理报等8家中央媒体的记者,深入南京基准地震台、江苏省地震监测中心以及高邮市进行采访,并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江苏卫视、现代快报等本地媒体进行了现场采访。
华夏第一台引发强烈关注
南京基准地震台享有华夏第一台的美誉,作为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建造、自己管理的最早的地震台站之一,它已经走过近89年的历程,历经战乱而不停,是新中国地震台网建设的摇篮和基地,李善邦、秦馨菱、谢毓寿、许绍燮等著名地震学家均有在南京台工作的经历。媒体记者们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向南京地震台台长陈飞及有关工作人员询问起南京地震台的历史变迁。南京台的“镇台之宝”—— 维歇尔地震仪在现场也非常“吸睛”。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台维歇尔地震仪。只要对着17吨的摆锤猛吹一口气,金属笔尖便能在薰烟记录纸上记录到0.5毫米的震荡波。有记者现场与地震仪接触,体验了其灵敏度。
科研实力与创新氛围获认可
在江苏省地震监测中心,缪发军副主任介绍了全省测震台网、全省地震前兆台网、江苏省强震动台网、正在建设的全省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台网,以及全省地震信息网络系统。据介绍,我省自主研发的地震自动速报软件,实现了1分钟内完成省内地震自动速报,初步判定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目前该软件系统在20多个省和我省所有市级台网中心运行。而江苏省地震局自主研发的FHD磁力仪、地震电磁扰动(电磁波)信息监测仪等在全国运用广泛。江苏省地震局一直注重营造创新氛围,重视人才培养,以开展科研项目带动科研团队建设,形成了测震、地球物理场、预报、软件开发等若干个科研项目团队。
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市县工作
高邮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城区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试点,并于2018年1月在全国第一个完成此项工作。项目成果查明了高邮城区地下断裂情况,为高邮市城市总体规划避让潜在地震灾害风险提供了依据,在保障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的前提下,加快了建设项目行政审批速度。此外,高邮市还在示范县创建工作中大胆尝试,是江苏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省级防震减灾示范县。记者们在高邮市实地走访了社区、城市公园、房地产企业、学校等地,亲眼见证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为高邮市带来的显著综合效益,深切感受高邮市防震减灾工作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安居乐业发挥的保驾护航作用,并与40年扎根台站一线的高邮地震台台长蒋延林研究员深入探讨了有关问题。
坚守奉献的行业精神凸显
关于此次中央媒体集中采访,《应急管理报》记者张沫表示收获颇丰,“实地采访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江苏防震减灾工作的特色,也让我们对地震行业和地震工作者有了更切实的感受。365天风雨无阻,24小时坚守岗位,这种坚守奉献的精神,是令人敬佩的,是值得弘扬的。”
澎湃新闻记者李延兵表示,采访中了解到南京基准地震台是我国地震事业发展的缩影,江苏省的地震监测、震害防御、示范创建、自主研发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通过集中采访与后续报道,媒体和社会公众也会更加关注防震减灾行业,这对提升公众科普意识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陈飞在向记者介绍维歇尔地震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