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拉开序幕,多国政要齐聚中国北京。
前一天,正在尼泊尔援建地震台站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人员范晓勇,刚刚完成3号台站的巡检工作,因为山高路远,回到住处已是晚上9点多。虽然这样的工作已是常态,但每到这个时候,他的心中都会油然而生一种激动与感慨。同在尼泊尔援建的同事田鑫解释这种心情:“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的地震人,能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一点贡献,我们倍感自豪。”
地震灾害没有国界,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中国地震局国际合作司双边合作处处长朱芳芳介绍, 2013年以来,我国不断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防震减灾的援助工作。
截至2018年底,我国为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老挝、缅甸和萨摩亚6国援建了40个地震台站、7个数据中心和17套流动地震观测设备,培训技术人员上百人。
“目前,我们正在对肯尼亚、尼泊尔、老挝进行台网援建,建设中国—东盟地震海啸监测预警系统。全部完成后,我国境外台站将增至8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防震减灾能力能够得到明显提升。”朱芳芳说。
(本报记者 徐 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