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5月10日电“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是世界首个研究‘从地震破裂过程到工程结构响应’全链条的地震科学实验场,也是当今国际上唯一针对大陆型强震进行系统研究的地震科学实验场。”中国地震局今天上午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做出上述表示。
近年来,随着高分、多维、空间对地等观测技术的进步和通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集野外观测与室内研究于一体的地震科学实验场成为地震科学发展的新机遇。据郑国光介绍,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建设一年以来,新增观测站360个,在研项目近60个,并有美国、俄罗斯、埃及、阿尔及利亚等13个国家参加地震科学实验场研究,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等单位的17个专家团队已经开始科研工作。地震科学实验场也被列入2019年“一带一路”地震减灾合作协调人会议计划,成为“一带一路”地震减灾重点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其他地震多发国家,中国大陆灾害性地震绝大多数属于板内地震。因此,查明中国大陆重点地区地下精细结构,深化地震发生机理认识,采取有效防御手段,丰富地震安全公共服务产品成为当务之急。郑国光表示,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将在未来三年建成多口数百米至1000米的地震井下观测台阵,推动建设深部感知系统,探索开展数千米深井观测试验和穿透地震活动断层的科学钻探,获取更丰富的地下结构和介质观测数据,由地表深入地球内部,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重要参考。(魏艳 吉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