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内容
铭记历史 鲁甸涅槃再启程 ——写在云南鲁甸6.5级地震六周年之际
发布日期:2020-08-07  来源:中国地震局公共服务司(法规司)  浏览次数:  字号:〖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极震区烈度9度。地震共造成617人罹难,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上百万人受灾。地震灾区涉及云南昭通、曲靖两市5县(区)63个乡镇,以及四川省、贵州省相邻地区。

鲁甸6.5级地震震区地处扬子准地台凉山-滇东台褶带的滇东北台褶束内。区内断裂发育,北东向莲峰断裂、昭通-鲁甸断裂为主体构造,具挤压逆冲性质,为大凉山次级活动块体的南部边界。本次地震及其余震主体沿包谷垴-小河断裂展布。

鲁甸6.5级地震震级较高、震中震动强烈、震害严重。灾区人口密集,地处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经济水平低下,抗震设防水平低,人员伤亡大。震区地质构造发育,山高坡陡,岩石破碎,加之雨季降水影响,地震造成严重崩塌、滑坡及大量地质灾害隐患,地震地质灾害显著。

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并于2015年1月19日亲临鲁甸灾区调研,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对灾区恢复重建工作把关定向、悉心指导,给予灾区人民亲切关怀和巨大鼓舞。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云南省委、省政府和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带领灾区干部群众,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艰苦奋斗,夺取了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全面胜利,《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确定的“户户安居、家家有业、乡乡提升、生态改善、设施改进、经济发展”的重建目标成为美好现实,一个崭新的鲁甸崛起在地震废墟之上。

实施六大工程,灾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面超过灾前

鲁甸地震恢复重建实施“居民住房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灾害防治、生态建设”等六大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63.7亿元,1771个恢复重建规划项目全部完成。修复加固民房17.79万户,重建民房8.09万户,31.8万受灾群众全部搬入新居;建成70个民房集中安置点和4个重点集镇;校舍和医疗卫生机构分别新增16.85万平方米和21.23万平方米,病床位新增1551张;改扩建、新建公路1469.5公里,灾区提前实现“两小时交通圈”;昭通市4个受灾县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1.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9%;重灾区鲁甸县龙头山镇和会泽县纸厂乡综合发展水平跨越近30年。灾区群众生产生活整体超越震前水平,安全宜居美丽的新家园全面建成,为灾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强设防管理,城乡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水平大幅提高

云南省人民政府于2014年11月30日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鲁甸6.5级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抗震设防工作的通知》。昭通市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昭通鲁甸6.5级地震恢复重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民房重建集中安置点选址及规划建设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将抗震设防要求细化到乡镇,做到抗震设防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确保鲁甸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恢复重建严格执行抗震设防标准和技术规范,广泛采用减隔震技术,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抗灾能力和设防水平不断提高。深刻吸取盐津、彝良、鲁甸等地质构造复杂地区地震地质灾害造成“小震大灾”严重后果的历史教训,恢复重建坚持从源头上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排查地质灾害隐患,强化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群测群防,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大型以上工程项目39个、中小型项目204个,对8869户遭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进行搬迁避让,灾区灾害风险综合防范能力明显提升。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根据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和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防震减灾工作安排,按照《全省建设工程地震安全监管检查工作方案》,2020年6月,云南省地震、住建、交通、水利、能源、教育、卫生健康、铁路等部门和单位联合开展地震安全监管检查,全面摸清了云南省重大工程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学校、医院、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落实情况,实现了全省地震安全监管检查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基本掌握了风险底数。

夯实业务基础,地震监测预警能力显著提升

地震发生后,争取中央财政恢复重建资金1897万元,修复了因地震受损的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昭阳区地震监测台站,建设完成震情会商与地震应急互联互通系统,重建了曲靖市会泽县级应急指挥、地震监测、信息报送平台,新建昭通永善县地震监测综合台站。目前,昭通市共建成32个地震监测台站,拥有105项地震前兆观测手段。

滇东北地区作为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的先行示范项目“云南简易烈度计地震预警示范项目”的示范区域,建设120个地震烈度仪观测点,建成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观测网络。示范区实现了网内震后5秒发布第一报地震预警信息,震后5分钟生成10千米控制精度的仪器烈度分布图,在2017年鲁甸4.9级、4.5级和2020年巧家5.0级地震中得到实例验证,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通过恢复重建,昭通市网内地震监控能力提升至ML1.5级。通过配置流动地震监测仪器,显著提升了重点区域强化监测和破坏性地震后应急监测能力和水平。

健全工作体系,提升地震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结合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实际,省人民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云南省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指挥全省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委员会下设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分设防震应急、抗震救灾、恢复重建3个办公室,分别履行防震减灾、应急救灾、恢复重建职责,形成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分级响应、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防震减灾救灾工作格局。

各州市参照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架构,调整充实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强化防震减灾领导机构与抗震救灾指挥体系建设,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健全抗震救灾协同工作机制,强化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与避难场所建设,全省地震应急防范能力持续提升。

昭通市出台《昭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昭通市继续推进预防和处置地震等自然灾害能力建设实施方案》,修订《昭通市地震重点危险区抗震救灾应急工作方案》和《昭通市地震应急预案》。全市143个乡(镇)及相关部门共编制了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3000余份,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市、区(县)两级地震应急预案体系框架。

在云南省人民政府“全面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10项重点工程”的支持下,昭通市全部11县市区完成了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实现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应急指挥互联互通。

广泛社会动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

昭通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地震科普大会精神,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抓住关键、稳步推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按照《云南省教育厅 云南省地震局 关于加强中小学校防震减灾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坚持依法将防震减灾知识纳入中小学安全教育内容,建成5所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编辑发行《昭通地震科普》报,开展科普知识“七进”活动。近年来,昭通全市累计开展地震科普讲座123场次,接受群众咨询6.08万人次,发放各类地震科普资料超过48.5万册,悬挂标语406幅,展示展板725幅次,开展媒体采访13次。2019年,昭通市在各县市区学校、医院、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及重要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及重点防护单位开展防震避震应急演练200多场次。注重对鲁甸及邻县区进行“地震第一响应人”培训,培训人员200余名,有力促进了昭通市基层地震应急救援综合能力的提升,提高了社会公众地震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铭记历史,浴火新生。鲁甸地震已过去6年,但对于鲁甸地震造成的伤痛和教训却永不能忘却,只有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深入实施自然灾害防治九项重点工程,不断筑牢地震安全防线,才能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风险,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打印] [关闭]
 
 
主办单位:常州市地震局
地址:常州市广成南路9号  电子邮箱:czdzj1979@163.com  网站地图
常州市地震局咨询、投诉、举报热线电话:12345(24小时)  震情值班电话:0519-86969333(24小时)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09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