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为契机,统筹各方面力量,延伸应急救援“触角”,备足应急救援“粮草”,让全市的应急救援系统和队伍,在关键时刻能用得上、救得下。
一是理顺体制机制。在完成机构改革后,常州市启动预案修订工作。目前,市、区两级总体、专项应急预案已修订74件,其中市级17件,辖市(区)级57件。新修订的市级总体应急预案已于6月8日颁布实施。根据职能划分,出台《常州市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各类突发事件处置责任主体以及指挥机构、联动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和应急联动机制启动流程。统筹推进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防灾减灾救灾3个职责。对安全生产举报办理工作,实行市安委办集中受理、地区和部门按职责分头负责核查办理。将危化品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的日常监控纳入应急值守工作内容,8月份实施监控以来,系统共报警26次,发现视频离线、企业未及时进行安全承诺等情况600余次,这些报警均得到及时处理,较好地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二是统筹各方应急力量。积极构建“全灾种、大应急、大救援”应急联动工作机制,有效提升全市应对各类灾害的处置能力,在全省率先建立突发事件军地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建立灾害监测预警协调机制。多种形式强化与气象、水利、自然资源和规划、在常监狱等部门和单位联动互通,提高突发事件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和预测预警水平。今年以来,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共协调发布预警信息超过百条。
三是提高综合保障能力。在物资储备方面,梳理明确了物资储备相关部门职责,强化了全市战略物资和粮油、猪肉等调节性重要商品以及市级通用性救灾物资、军民融合物资的收储、轮换和日常管理。在人力保障方面,与40支救援队伍建立联系制度,其中10支企业专兼职队伍和10支社会力量纳入应急信息系统统一管理。在技术保障方面,投资1200万元的常州市市域应急广播系统在11月通过省级验收,为解决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了可靠的传播路径;市应急指挥中心和指挥信息平台将于本月投用试运行,部分辖市(区)指挥平台已初步完成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