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震灾防御 >> 内容
精密探查筑牢防线 护航平陆运河世纪工程 丨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进行时
发布日期:2025-08-12  来源:中国地震局  浏览次数:  字号:〖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联通江海的运河,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平陆运河全长134.2公里,总投资约727亿元。这条承载着西南地区通往东盟地区运距最短、最经济、最便捷的“黄金水道”,其地震构造环境却暗藏风险——线路穿越了包括防城-灵山断层在内的多条区域性断层。如何为这项“世纪工程”构筑可靠的地震安全屏障?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以科技之眼洞察地下风险,用专业服务全程护航。

“地震局积极开展平陆运河沿线地震构造环境、地震危险源以及承灾体风险源的调研工作,为平陆运河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提供了技术支撑,在全流程各环节保障了平陆运河的地震安全。”平陆运河集团广西平陆运河建设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黎明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精密探查,为运河精准避开“大地脉搏”

面对复杂的地震地质条件,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主动出击。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甘延锋介绍,自2021年起组织专家技术团队,针对平陆运河项目全面开展了一场精密的地震风险“摸底战”。

技术团队的目光率先聚焦于地下纵横交错的断层,顺利完成了穿越运河核心区的防城港—久隆断层1:10000高精度条带状填图工作。广西震灾风险防治中心高级工程师赵修敏向记者透露,填图工作宛如绘制了一幅精准的浅部地下“CT图”,清晰地呈现出防城港—久隆断层的位置与活动特征,为运河规划选址、设计施工提供了关键的地震安全参数。

同时,技术团队还对运河沿线两侧5公里范围内进行了“地毯式”排查,精准识别出17条断层的空间展布与危险性,为后续建设过程中的科学避让提供可靠依据。

风险不仅源自断层,还存在于地面上的众多建筑之中。“我们构建了符合运河沿线特点的建筑物震灾隐患评估模型。”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震害防御与应急处副处长周军学介绍,技术团队对平陆运河沿线36个乡镇、59万栋房屋建筑、生命线工程等进行了“深度体检”,能精准计算出不同地震烈度下各类建筑的隐患等级,并形成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成果详细清单。

这些数据犹如一盏明灯,为后续加固和规划提供了精确的指引,也为广西区内其他地市有效开展国土空间规划、震灾风险防治、地震应急准备提供了科学参考和决策依据。

靶向服务,为重大节点定制“抗震铠甲”

基于探查与评估所形成的海量数据,地震局的服务精准直击平陆运河建设的关键节点。尤其是在平陆运河桥梁工程之一——丁屋村大桥,精确的断层数据为桥墩选址提供了极为重要的避让依据,从源头上规避了“踩雷”风险,确保重大设施“建于安全之地”。

“我们所见到断层两侧岩石的构成存在明显差异。”在丁屋村大桥的建设现场,广西震灾风险防治中心高级工程师李冰溯对桥墩附近地质差异所潜藏的风险进行详细解释。

李冰溯介绍,在丁屋村大桥建设前期,技术团队开展了精细的勘探工作,精准确定了断层的走向和宽度。这一成果帮助设计团队在规划桥墩位置时能够有效避开高风险区域,确保大桥结构稳固,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自然力量的冲击。

在工程设计的核心环节,自治区地震局为马道、企石、青年三座梯级枢纽,以及三阳桥、陆杨新村大桥等7座桥梁工程开展了地震安全性评价,编写了《平陆运河项目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平陆运河在设计初期就充分考量地震可能带来的风险,并且通过精确到度数的设防标准,实现了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大幅节约了建设成本。”甘延锋表示。

服务更延伸至建设与应急全程。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根据平陆运河施工进度动态调整服务清单。针对平陆运河工程线性分布、关键节点多的特点,定制化部署地震预警终端,为定向保护核心设施、实现多系统联动应急争取“黄金时间”。

同时,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还联合平陆运河集团开展防震减灾培训,组织“刘三姐”文化志愿服务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普及应急避险知识,筑牢“人防”基础。针对运河沿线建(构)筑物特点、钦州段石化设施密集等特征,提出加固危房、严防次生灾害等精准应急对策,为地方政府和企业送上“应急锦囊”。

 
[打印] [关闭]
 
 
主办单位:常州市地震局
地址:常州市广成南路9号  电子邮箱:czdzj1979@163.com  网站地图
常州市地震局咨询、投诉、举报热线电话:12345(24小时)  震情值班电话:0519-86969333(24小时)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09  苏ICP备05003616号